某LED照明公司将一位采购员提升为供应链业务经理。没过多久,就听到这位经理到处宣扬,他将一些零件从一家供应商转移到另一家,价格降低了多少幅度,每年能节省采购成本多少幅度。他还准备调整整个供应商群,将节省采购成本多少幅度。新官上任三把火,本来也没什么值得非议的,但其方式和方法却值得商榷。
首先来看看这位经理的降价方法:他专挑那些用量最大的零件,重新进行询价,这样的方法当然会得到好的价钱。但是他忘了,原供应商还有很多其它的零件在该公司使用,用量很低但价钱还维持在高用量时的水平,毫无疑问供应商在亏本,只能靠那些大用量的零件来弥补。
调整的直接结果是供应商的整体盈利大幅下降,该公司成为他们不盈利或少盈利的客户,其经营重心转移到其它更盈利的客户,导致供应商对该公司的按时交货率、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降低。比如在新经理上任之前,所有供应商的季度按时交货率都在96%以上;而上任后没几个月,有好几家供应商的按时交货率均已跌破90%。
其次,就是供应商对该公司失去信任。以前负责机箱制造商的供应链经理在接手这一块业务时发现,几个主要供应商基本处于亏本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整体经济低迷,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赤裸裸的压价。结果导致供应商既没经济能力、也没有动力负担工程技术力量,因为开发出的新零件很可能在下一轮询价中转入竞争对手,这样直接影响公司开发新产品。
为提高供应商服务的积极性,前任经理采取的政策是:新零件在开发阶段经过一轮竞价后,进入量产阶段不再进行第二轮竞价。这样,供应商就不用担心辛辛苦苦帮助开发的成果转入到竞争对手手中,因此在开发阶段都非常乐意投入工程技术支持,对新产品的按时交货率也大幅度提高。有的供应商还替该公司专门设立技术人员,随时提供技术支持。新的供应链业务经理进行第二轮竞价,打破了这一政策的连续性,直接破坏了买卖双方的信任基础。
更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有一家供应商的部件没法转移给其它供应商来做,因为这组零件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影响很大,更换供应商的风险大,需要重新进行供应商资格认证,而产品设计部门不愿花费时间和承担风险。那该怎么办?这位新上任的供应链经理采用了强势态度对待现有供应商:不管怎么样,降价15%,至于怎么降,那是供应商自己的事。
供应商没法在人工成本上省,那就只能在材料上下工夫。但是,主要原材料镍的价格在一年内翻了两倍,该供应商已经多次提出涨价要求。材料利用率上也没潜力可挖,因为供应商已经是多个零件一起加工,边角料的浪费也已经降到了最低。于是,找便宜材料成了供应商生存的唯一出路。
问题就出在这里。原来用的镍合金产自德国,价钱高,但质量好。法国产的同类镍合金价钱低,但技术性能与德国产的不一样。供应商为达到15%的降价目标,就采购法国产的镍合金。等零件装配到最终产品上,运给客户,客户反映性能不达标。这是大问题,影响到客户自己的生产线,耽误工时。这巨大的损失,即便是将这家供应商卖了也都不够赔。
产品部门兴师问罪,几百个产品已经发到全球各地,若更换零件,光零件的成本就是几十万,还有巨大的物流成本,同时客户的信任危机和未来生意损失等都是无法估量的。而有趣的是,这位供应链业务经理却认为通过降低采购价格帮助公司省了那么多钱,应该得到晋升才对。至于这么大的质量事故,他觉得这是质量部门的事,跟自己无关。
这问题表面上是质量事故,其实是个采购问题。采购的失职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制定15%的降价指标欠斟酌。干采购的人不会不知道供应商的大致利润率,尤其是在主要原材料价格翻倍的情况下。该供应商虽然是独家供货,但价格已经是最低了。当年发标,多家供应商竞标,找不到比这家供应商更低的价格。
第二,如此大幅度的降价,意味着存在很大的风险。采购需要分析风险,让公司当事人理解这些潜在风险,督促质量把关。采购为达到自己晋升的目标出此险招,又假定别的部门都知道是错上加错。用一位专业人士的话来说,不要把别人都当成神,认为他们都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而是要使自己尽量靠近神。
第三,最关键的是,采购没有试图与供应商合作来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推给供应商。他的问题解决了,这家供应商的问题就来了,最后还是由采购方来买单。采购经理制造的问题多于解决的问题,这正是采购经理失职的地方。
降低成本是供应商管理的一大任务,但关键是要会适可而止。大公司对小供应商,降价往往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大部分时候都能再挤出来,但是挤到极点,其它的问题就会出现。强势推行不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将把问题推给对方。偶然用之未尝不可,但系统地用,偶然性就成了必然性,供应商出问题也是迟早的事了。
此外,思量着晋升没什么错,“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还是要讲方法、方式。正如一位专业人士所说,做一名优秀的采购员,最重要是要战胜心魔,不为钱财而出卖自己的良心,不为升官而损害供应商的应得利益,算是说到点子上了。